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22. 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 影响学习效果;
(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的艺术, 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 获得真正的成功。
23. 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 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24. 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特征: 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 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 确定其社会角色, 然后再 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 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 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 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 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 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 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 行为、 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 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 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 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互相接纳, 社会交换, 维护自尊, 情境控制。
②人际关系的建立: 第一印象, 主动交往, 移情理解。
③人际关系的维护: 避免争论, 勇于认错, 学会批评。
2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8 次课程改革。 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1999 年-2001 年 6 月, 制订了 18 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20 个学科计 49 种教 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 年 9 月 , 38 个实验区, 高中 2003 年秋进入);
(3)全面推广阶段(2004 年与2005 年全面展开)。
27、 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 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 强调课程的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 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 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 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提倡交流与合作的
学习, 关注体验性教学, 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 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
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 强调实行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28、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环节。
29、 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处理好知 识、 能力、 以及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关系。 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0、 新课程的内容选择: 淡化“双基”, 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 难、 多、 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 级综合, 高年级分科)、 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 联系的科目)、 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