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教育理念
1.你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我尊敬的教育家就是周总理称之为“国宝”、温总理称之为“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的霍懋征老师。
首先,她不计较得失,是真心爱教育。1943年,霍老师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作为多次获得奖学金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本来可以留校工作,但她选择了到北师大二附小当一名小学老师。有人曾问起霍老师:做了一辈子小学老师,放弃了那么多“高升”的机会,后悔不后悔时,霍老师坚定地说:“不后悔,因为这里更需要我。”
其次,霍老师是中国第一批特级教师,从教60多年来,从来没有一个学生掉队。她的名言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她帮助后进生和边远地区学生的很多故事,都被传成佳话。
后,她奉行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的信念。退休后,霍老师依然没停止她为教育事业四处奔走的脚步,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她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对每个职务都尽心尽责。她曾说过,“只有知情,才能出力”,所以她把随政协外出视察、参观、访问、讲学等,都看成是学习调查、掌握情况、了解民意的好机会。在一年的全国两会上,霍老师对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情况非常痛心。于是,她一方面直接向教育部部长反映情况,一方面和民进中央妇委会的同志撰写了《为孩子们呼喊》的文章。
霍老师这种为教育奉献一生而无怨无悔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着我,所以她是我尊敬的教育家。
2.如何爱学生?如何理解师爱无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怎么爱学生呢?我认为有这样的几个方面:
第一,多观察学生,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换位思考。尊重所有的学生,把他们都当成各具特色的、有待进步的“人”来看待,学会欣赏他们,找出其闪光点,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让他们知道“天生我才有用”这个道理。
第二,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来教。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不要因学生的容貌、性别、成绩、家长的职位、家庭的贫富等差异而左右我们对学生的态度、左右我们对学生的眼神和语气。我们要特别关爱那些贫困生、后进生、有心理障碍或智残的学生,多给予他们温暖,不知疲倦地引导、教育、鼓励和帮助他们。
第三,我们对待学生的爱不能是溺爱。对学生我们不能一切包办,更不能代替,要多给学生们锻炼的机会,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能越俎代庖,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品质。
第四,我们要用孩子眼中的爱、需要的爱和方式去爱,而不是用成人式的爱去爱学生。学生需要的是朋友式的、平等型的、宽容式的、在玩中交流式的爱。
第五,自我修养。有句话说,师高弟子强。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有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做学生好的服务者。同时,还要善于自省,想想自己有哪些还需要改进的?怎么做才能更加地完美。每一天都要将自己精彩的一面呈现给学生。这也是爱学生、赢得学生的好方法。
作为老师,只要你每天用心去与学生交流,每天俯下身子,你就一定会聆听到爱的声音!
3.朱永新先生所谓的“理想的教师”是什么?新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做老师?你觉得一名优秀的教师有哪些特征?
朱永新先生是新教育的奠基人与引领者,他倡导的理想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八条)。
一、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二、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四、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五、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七、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的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八、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但是我觉得做一名老师:
首先,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其次,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苏联教育学加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学生。”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
后,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相当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一定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