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6如何建立师生积极互动、立足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双边关系?
(1)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加大对原有传统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变革的力度,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2)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和灵魂。创新观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统帅教学的全过程;
(3)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4)采取多样而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高昂的积极性;
(5)改变原来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7如何认识并进行课堂教学对话?
教学对话是指教师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
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的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智慧来。在进行对话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它的对象不仅仅指对方,还指对方的观点;二是要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三是言论、信仰和行动的自由;四是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五是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六是通过具体行动(实践)验证。在对话中,师生都为教学活动所吸引,共同创设交往的情境,他们平等参与、真诚合作、积极创造共同成长的精神氛围。
8“合作学习”实践中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长期以来,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它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和制约了学生全面开展实践活动以及能力的提高。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地开展各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活动,还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两极分化,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运用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1)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
情感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能够激发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动力。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尊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换位思考,与学生达到情感共鸣。
(2)设计可以合作的教学活动,营造和谐学习环境
“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进行互助学习。每次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同一合作组内,先进生帮助后进生进步,组员之间互相鼓励。在这种良性鼓舞的不断刺激下,后进生收获了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也慢慢建立起学好的信心;同时,后进生的进步,也使先进生尝到了付出与成功的喜悦,更激励了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这样,和谐的小集体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出小组竞赛的教学活动。在组织竞赛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明确任务、模仿与练习、赛前合作、小组间竞赛、赛后评价这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活动,用竞赛的力量促进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利用展示激励、明确努力方向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任课教师参评,家长问卷测评等形成性评价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9如何理解并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融合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1)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
(2)“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三项并列目标,不能将其硬性割裂分开;
(3)三维目标的落实是一个灵活创新求真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有序地落实;
(4)受传统的习惯影响,教师尤其要强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层面上的目标意识。
(二)学习方式
1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存在很大弊端,具体表现为:
(1)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
(2)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
(3)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
(4)学生很少有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形成学生的高分低能,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2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任务。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概念,二者类似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式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意义。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如何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筑者?
转变学习方式究竟意味着什么?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即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