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核分人 题 分 42 32 40 36 150 得 分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 ) A. 广义的教育现象 B. 狭义的教育现象 C. 既是广义的教育现象又是狭义的教育现象 D. 教育的作用 2.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 A. 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B. 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 揭示教育规律 D. 分析教育现象 3. 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A. 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 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 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 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4. ( )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A. 个体身心发展 B. 个体心理发展 C. 个体身心变化 D. 个体心理变化 5. 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 A. 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 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 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6. ( )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A. 壬寅学制 B. 壬戌学制 C. 癸卯学制 D. 戊辰学制 7. 课程的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 ) A. 皮亚杰 B. 布鲁纳 C. 斯腾豪斯 D. 卢梭 8. 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 ) A. 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 B. 采取罚款的方式解决班级卫生问题 C. 中学生德育可更多采用说理教育法 D. 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将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 9. 某教师在讲授课文《春》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 A. 演示教学法 B. 实验教学法 C. 欣赏教学法 D. 情境教学法 10. 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 埃拉斯莫斯 B. 夸美纽斯 C. 罗杰斯 D. 布鲁纳 11.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 )三个层次构成。 A. 学习领域、课表、模块 B. 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C. 学习领域、科目、课表 D. 课表、科目、模块 12. 智力的成分是( ) A. 创造能力 B. 思维力 C. 观察力 D. 记忆力 13. 儿童在写作业遇到困难时,常说:“我要学习解放军叔叔”,从而有力量和信心把作业坚持写下去,直到成功。这体现了自我防御机制中的( ) A. 升华 B. 补偿 C. 幽默 D. 认同 14. 成绩目标模式的学生倾向于选择( ) ①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②简单的任务 ③极难的任务 ④模糊不清的任务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 “雪地中难辨兔”是由( )引起的。 A. 刺激物的强度 B. 刺激新奇 C. 刺激的对比 D.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16. 在归因理论中,身心状况属于( )的因素。 A. 不稳定、内在、不可控 B. 稳定、外在、可控 C. 不稳定、内在、可控 D. 稳定、外在、不可控 17. 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闻老师呵斥而畏惧,见试卷获满分而欣慰”属于( ) A. 信号学习 B. 刺激—反应学习 C. 连锁学习 D. 言语联结学习 18. 有的学生学习时须找到一个绝对安静的场所。这属于( ) A. 努力管理策略 B. 环境管理策略 C. 时间管理策略 D. 元认知管理策略 19. 动作结构方面,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 )阶段的表现。 A. 操作定向 B. 操作整合 C. 操作熟练 D. 操作模仿 20. 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 A. 群体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群体规范 D. 学校人际关系 21. 微格教学典型的特点是( ) A. 训练单元小 B. 反馈快速准确 C. 有老教师规范指导 D. 对教学过程录像并分析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2.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