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5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其选出并把其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是班级组织建立的一条首要的原则。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D.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原则
2.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并认为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顿悟的心理学派是()
A.人本主义心理学B.格式塔心理学
C.现代认知心理学D.机能主义心理学
3.《教师资格条例》属于()
A.教育行政法规B.地方性教育法规
C.教育单行法律D.教育基本法律
4.教师职业的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综合化B.单一化
C.选择性D.多样化
5.国家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A.非师范高等学校B.师范高等学校
C.普通本科学校D.重点本科学校
6.在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A.言语直观B.模像直观
C.观察标本D.图表直观
7.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部分的知觉上()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
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
8.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
C.华生D.布鲁纳
9.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事实说服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D.间接说服
10.“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体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哪条规范的职业行为要求()
A.关爱学生B.为人师表
C.教书育人D.终身学习
11.以下对需要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需求
B.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
C.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D.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12.下列关于信度与效度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信度高,则效度一定高
B.信度和效度之间没有关系
C.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D.效度低,则信度一定低
13.学校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属于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中的()
A.小组活动B.群众性活动
C.学科活动D.课外阅读活动
14.CIPP模式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下列不属于这四个步骤的是()
A.背景评价B.方法评价
C.输入评价D.成果评价
15.()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体。
A.学生B.班主任
C.校长D.教师
16.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孔子
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
17.唐朝“六学二馆”的入学要求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的影响。
A.受教育权B.领导权
C.教育内容D.体制
18.()的心理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A.童年期B.少年期
C.青年期D.青年初期
19.下列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父母教育方式是()
A.孩子做作业时,父母陪在旁边督促;孩子有了不会的题目,家长第一时间给予解答
B.面对孩子的提问,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发现答案
C.在孩子专心做功课时候,时不时去看看孩子,为了给孩子补充脑力,还常常端些营养品给孩子吃
D.孩子做完了作业,家长帮着验算、检查
20.()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
C.教育制度D.教育政策
二、填空题(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生学习知识可分为三个阶段:“上课听讲”可称为第一次学习;“家庭作业”是第二次学习;是第三次学习。
2.是指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3.提出了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
4.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5.衡量道德品质的主要标志是。
6.教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的职权有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
7.学生不良行为可分为和。
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9.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10.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是。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知觉
2.教学模式
3.操作性行为
4.反思性教学
5.客体永久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2.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3.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4.简述教学的意义。
5.简述负强化与惩罚之间的区别。
得分评卷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试述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刘老师到初中工作以来,一直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她培养的尖子生在竞赛中获得过很好的成绩。但她也经常对那些不听课、顽皮的学生采取罚站、不许进教室等措施进行惩罚。家长知道后,多次找她交换意见,但刘老师不以为然,还对家长进行批评。
试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知识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一)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立的一条首要的原则。当其他原则与其发生冲突的时候,其他原则都须无条件地服从这一原则。
2.B【解析】略。
3.A【解析】略。
4.D【解析】教师职业的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5.A【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五条规定。
6.B【解析】在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模像直观更有利于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实物直观虽然更形象,但是不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7.A【解析】人们对整体特征比对局部特征更敏感,在整体加工后,才进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析。
8.A【解析】略。
9.A【解析】说服教育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第二类是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
10.B【解析】略。
11.B【解析】没有客体、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12.C【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信度是效度的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13.B【解析】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属于群众性活动的范畴。
14.B【解析】CIPP评价模式共有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四个步骤。
15.D【解析】在校本教研中,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提高问题意识,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进行教育科研的自觉性。
16.C【解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17.A【解析】唐朝的“六学二馆”在入学方面针对不同阶级的人群有不同的规定,这鲜明地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受教育权的影响。
18.B【解析】少年期是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19.B【解析】略。
20.B【解析】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二、填空题
1.“知识的深化过程”
2.先行组织者
3.博比特
4.拉萨儿
5.道德行为
6.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7.过错行为不良品德行为
8.联合群体
9.心理相容
10.苛勒的“小鸡觅食”实验
三、名词解释
1.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知。它包括对别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三部分。
2.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
3.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
4.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
5.客体永久性是指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2.(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1)教育观的现代化;(2)教育目标的现代化;(3)教育制度的现代化;(4)教育内容的现代化;(5)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6)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7)教师队伍的现代化;(8)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4.(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的地位)。
5.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从教师的自身方面来说:(1)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验证并发展这些知识;(2)向他人学习,如观摩优秀教师教学、学习其他教师的好的经验等,增强教师的自信心;(3)教师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从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来说:(1)在社会上,须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2)在学校内,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以及努力创立进修、培训等有利于教师发展和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条件;(3)良好的校风建设、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2.(1)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与智育。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3)教学与上课。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就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4)教学与自学。教学与自学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比较复杂,因为学生的自学有两种,须加以区分。一种是在教学过程内、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它包括配合教学进行的预习、复习、自习和作业,它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以外、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其内容广泛,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六、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教书育人的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处理其与职业劳动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案例中的刘老师在工作中只是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对顽皮、不听话的学生直接采取惩罚措施,这些都违反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2)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刘老师对不听课、顽皮的学生采取罚站、不许进教室等措施即违反了本条规定的要求。
(3)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为人师表的要求。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其与自己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它要求教师做到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时要做到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家长。案例中刘老师对于家长提出的意见不以为然,还对家长提出批评即违反了本条规定的要求。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