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 A. 《劝学》 B. 《说文解字》 C. 《论语》 D. 《学记》 2. 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 《政治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理想国》 D. 《大教学论》 3.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 )年。 A. 1951 B. 1957 C. 1945 D. 1949 4. ( )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行动研究法 B. 叙事研究法 C. 实验研究法 D. 调查研究法 5. 新课程的理念是( ) A.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B.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 发展性评价 D. 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6. ( )是上课的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 备课 B. 课外辅导 C. 布置作业 D. 考试 7.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 知行统一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 疏导原则 8. 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形式的是( ) A. 融合课程 B. 广域课程 C. 学科课程 D. 课程 9. “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 A.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C.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0. 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1.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基本主张不包括( ) A. 经验论 B. 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 C. 课堂为中心的课本论 D. 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12. “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 ) A. 依赖性 B. 改造性 C. 可塑性 D. 主观能动性 13.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说明情绪具有( )功能。 A. 适应 B. 动机 C. 信号 D. 组织 14. 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 A. 言语信息的学习 B. 认知策略的学习 C. 接受学习 D. 行为规范的学习 15. 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关注( ) A. 教师 B. 生存 C. 学生 D. 教材 16. 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的是( ) A. 望梅止渴 B. 蜘蛛织网 C. 草履虫的趋利避害 D. 儿童模仿电影中的行为 17. 沟通能力和解决纠纷能力属于( ) A. 认知能力 B. 操作能力 C. 社交能力 D. 模仿能力 18. 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 19. 小明在学习了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 ) A. 抽象概念 B. 关系判断 C. 归纳推理 D. 演绎推理 20. 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 )防御机制。 A. 压抑 B. 否认 C. 文饰 D. 代偿 21. 根据生物钟安排自己的学习属于( ) A. 认知策略 B. 资源管理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从单一走向了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