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12月9日)

时间:2016-12-09 09:23:51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6 小学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    B.有针对性    C.因材施教    D.抓关键期

2.“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

A.洛克    B.康德    C.杜威    D.培根

3.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A.班主任工作职责    B.班主任自身素质

C.班级学生的质量    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5.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A.继承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新功能

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 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 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后像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9.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10.小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之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归属学习    D.并列学习

二、材料分析题

1.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选了一篇课文改成剧本,准备排演课本剧。第二天,我在班上说了这一想法,很多同学都表示赞同。这时,我听到小雯和同桌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读。” “你管呢,让你演什么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心一沉。下课后,我请小雯来办公室,让她谈谈自己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每次您都是写好剧本让我们演,能不能让我们自己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长大了,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包办代替”。于是,我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小雯,她高兴地接受了。接下来,她就忙着和同学选课文、编剧和做道具……期间还让我做参谋。班会如期召开,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

问题:(1)谈谈本材料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你的启示。

          2)作为班主任,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求教育工作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既不能把小学生当中学生看待,也不能把初中生和高中生混为一谈。

2.C【解析】题干描述的观点出自杜威。

3.D【解析】略。

4.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陶冶教育的德育方法。

5.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6.D【解析】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题干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即没有直接参与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即非参与性观察。

7.B【解析】吸入煤气中毒者,应立即撤离现场,吸入新鲜空气和氧气,保持呼吸通畅。

8.D【解析】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9.B【解析】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取其一的心理状态。

10.B【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原有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1.1)材料的启示主要是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即: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③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并不是一切以班主任为主。材料中班主任把排课本剧的任务交给了学生的做法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班级管理机制。

2)班主任应树立的学生观如下: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材料中的“我”为班会选择了固定的“剧本”,要求学生进行表演,而不考虑学生的切实需要,这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小雯同学的小声议论引起了“我”的注意,针对小雯同学的异议,“我”改变了固定的做法,不再“包办代替”,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选“剧本”,“我”只起一个“参谋”的作用。结果课本剧表演得很成功,师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根据材料中“我”的做法,表明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做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