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2018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一)
知识点二十六:课程的概念
一、课程起源
1.“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作注:“维护课程,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这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课程”一词的早使用。但这里所说的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
2.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这里的“课程”是指功课及其进程。
3.在西方,“课程”一词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有价值》一文中。
4.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二、课程概念
1.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2.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重点例题点拨
1.早提出“什么知识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B )。
A.夸美纽斯B.斯宾塞
C.杜威D.博比特
知识点二十七:课程的类型
一、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
2.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主要是学习直接经验。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时间,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
二、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1.分科课程是从某一学科领域选择知识,并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加以组织的课程形态,分科课程的种类与科学知识分化情况密切相关。
2.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2.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它既可以安排学科类课程,也可以安排各种活动;既可以安排修课,也可以开设选修课。
3.学校课程(也叫校本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习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四、根据课程的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它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有较大的灵活性。
3.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五、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修课和选修课
1.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须学习的课程。
2.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术取向和职业需要而自由选择的课程。
六、从性质上看,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两种类型。
1.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2.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这词早由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在1966年提出的。
重点例题点拨
1.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属于( A)。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D.社会课程
2.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B)。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3.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他们属于(D)。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