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61. 问题解决的特征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62.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63. 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逆向搜索法策略。
64. 加涅把学习结果分成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五类,把学习层次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65. 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66.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67.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提出教育与发展的关系要注意:“最近发展区”、“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
68. 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69. 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70. 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71.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72.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学前期(3~6岁)的主要危机是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12岁)的主要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青春期(12~18岁)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73. 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神经衰弱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74.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强化法、消退法、代币奖励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75.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76.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依从、认同、内化。
77.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78.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想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9. 德育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80. 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练习法(实践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指导实践法、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人修养法)、品德评价法、体谅模式。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