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 )是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A. 说服 B. 锻炼 C. 榜样 D. 修养 2. “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 ) A. 形象思维 B. 抽象思维 C. 聚合思维 D. 发散思维 3. “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 A. 移情 B. 从众 C. 期望 D. 顺从 4. 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 A. 近发展期 B. 生长高峰期 C. 心理断乳期 D. 发展关键期 5.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 A. 成就动机 B. 认知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6. 小学生在学校发生轻微烫伤后,教师应及时处理,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烫伤处冲冷水降温 ②脱去烫伤处的衣服 ③送医院处理 ④通知家长来学校处理 ⑤直接包扎烫伤处 ⑥涂抹烫伤药物 A. ①④⑤ B. ①②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7. 我国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 A. 陶行知 B. 徐特立 C. 杨贤江 D. 蔡元培 8. 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A. 卢梭的《爱弥儿》 B. 斯宾塞的《教育论》 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 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 ) A. 选好班级干部 B. 组建培育班集体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10. 按学生的年龄、性别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 系统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目的抽样 D. 有意抽样 11. 小学生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 ) A. 道德认知 B. 道德评价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 12. 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能够促使师生员工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自觉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努力。这主要体现了学校文化的( ) A. 激励功能 B. 凝聚功能 C. 约束功能 D. 教化功能 13.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它们是( ) ①知识与技能 ②知识与兴趣 ③过程与方法 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课程资源指的是( ) A. 教师和学生 B.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C.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D. 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5. 校风、校貌和师生关系都属于( )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活动课程 D. 综合课程 16. 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 ) A. 教学内容 B. 教学方法 C. 教学条件 D. 教学组织 17.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 循序渐进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8. 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范型是( ) A. 教学方法 B. 教学策略 C. 教学模式 D. 教学组织 19. 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 练习法 B. 演示法 C. 实验法 D. 发现法 20. 主要凭借评价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 ) A. 定性评价 B. 定量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2.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23. 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小学新教师杨洋在谈教育感受时,有些无奈地说:“刚走上教育岗位时,我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对学生充满爱心,希望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带好班级,促使他们成长。但很快就发现,在管理班级时一定要严格要求,有时用简单命令的方式反而更加奏效,这使我对这一教育信念产生了困惑……” 问题: (1)谈谈你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10分) (2)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爱”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10分)